访客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现任领导
美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5-10-09

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始建于2000年,历经24年沉淀,现已发展成为河北省综合类院校中学科立体、专业健全、规模较大的美术与设计院系。

目前,学院形成了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和戏剧与影视学类三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立体专业方阵,设有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绘画、雕塑、书法学、美术学、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9个本科专业,其中,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此外,学院还设有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点,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办学层次。

美术与设计学院秉持“立德树人、以美为媒”的育人理念,立足人工智能新时代语境,依托学校传媒学科背景,依据美术与设计类专业规律并与传媒类学科渗透交融,确立了“传媒特质”的特色优势,创新AI+教育”育人模式打造AI双师教师队伍”,搭建AI软件平台”,定制AIGC课程模块,把AI技术通识课纳入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学科整合的“大”教育架构,构建了“双循环立交桥式”发展模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传承创新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题-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艺术专门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者型师资队伍,自有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一流艺术院校,年龄层次和职称结构优良,其中,硕士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汇聚,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中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同时聘请了社会与业界顶级专家参与教学和实践指导,以3+3三融合+三链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学院构建以教学为主体,当代艺术研究院和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为两翼“一体两翼”育人模式设立了实验艺术研究所、传统艺术研究所和书法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一批教学实践工作室和传承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环境设计工作室、光影空间工作室、何宝通影视美术工作室、跨媒体交互实验室、舞台美术工作室、陶瓷工作室、京绣工作室、文物艺术品修复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特效化妆工作室等,以社会前沿就业需求为导向,切实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学院对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设立了省级最早一所“河北省外国院士工作站”为国际化引领积极搭建多元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平台,河北传媒学院作为全国首家入选“中高计划”的民办高校,其中由美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专业承接米兰新美术学院“2+2”双学位项目,另外,我院多名学生先后被选派交换生到国外如意大利、韩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学习、交流和培训,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专业介绍

01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本专业是学校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是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色学科专业,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依据新文科建设定位规划,践行教学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努力提升现代影视美术设计观念和专业素养,不断融入跨媒体与新媒介手段,旨在培养具备从事戏剧舞台设计、影视美术设计、古建筑技艺和影视服装与化装设计等行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剧院、电视台、影视剧制作中心、演艺空间设计机构或人物造型机构从事美术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设有影视场景设计、演艺空间设计、影视服化设计三个方向。影视场景设计方向系统学习影视剧,尤其是古装戏场景与道具设计等理论知识和创作技能;演艺空间设计方向系统掌握演播厅、戏剧舞台、综艺舞台以及商业展演空间等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创作特点;影视服化设计方向系统掌握舞台演出、影视演员服装与化妆设计等理论知识和创作特点。

主要核心课程:戏剧影视化妆设计、特效化妆、古建筑技艺、AI影视合成特效、演艺空间AI设计实训、影视场景UI可视化设计、舞台与新媒体交互技术、影视场景数字表现、虚拟演播设计、动态媒体与交互设计等。

02 / 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是学校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2016年确定为河北省转型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立足于服务京津冀区域文化经济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需求,充分利用学校传媒学科优势,培养掌握前沿视觉设计理念、先进设计手段和商业设计流程,具有对视觉元素较强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与中国设计思维方式,能够在品牌形象、信息设计、媒体视觉传播设计等领域从事设计工作,在设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研究和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目前,本专业已成功对接如河北博物院、邯郸博物馆、响堂山石窟品牌文创、正定隆兴寺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等多项设计实体项目,通过结合地方经济服务赋能实践教学,在省内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并成功申报专利数百余项,为河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和机会。

主要核心课程:信息可视化设计、界面视觉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界面设计、人工智能与插画设计、动态视觉设计、IP形象设计、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等。

03 /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专业立足于适应现代服装与时尚行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服装设计创新思维,具备时尚潮流分析和流行预测能力,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及品牌规划的方法,具备服装设计创造和技术实践能力,具有传统文化底蕴、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服装设计及产品开发、教学、时尚策划与管理、整体形象设计、时尚编辑、服装市场营销等工作,并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具有完善的教学和实践平台,与众多省市级服装产业基地、知名服装企业、时尚设计工作室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将在学校所学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应用于实践,与企业的设计师们共同完成系列服装设计,了解从设计初稿到最终产品的完整流程,实训强化对服装设计与展示的操作能力。

主要核心课程:服装AI创新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陈列、立体裁剪、服装面料再造、电脑辅助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市场营销与品牌企划、综合创新设计等。

04 / 环境设计

本专业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3+3”(三融合+三链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行业发展规律,结合新媒体技术应用与传媒类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职业适应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铸造学生健康人格,开拓项目式驱动教学,将社会生活中的信息、管理、社会服务、休闲娱乐、网络、软件等运作模式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创新意识和规划未来的能力。

本专业与众多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事务所、景观设计机构以及城市规划部门等建立广泛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真实实践项目。学生参与到从前期的场地调研、与甲方沟通需求,到中期的设计方案构思与绘制,再到后期的模型制作等环节。他们能将所学的环境设计知识与最前沿的媒介技术和AI 软件相结合,毕业生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装饰陈设设计、家具设计等行业的设计创意、方案规划、设计表现、工艺研发等环境设计相关领域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主要核心课程:人居环境与室内设计、品牌策划与空间设计、空间叙事与室内设计、装置艺术设计、虚拟交互空间呈现、数字光影空间设计、AI图像处理、多媒体景观设计、综合项目课题实践、专业考察等。

05 / 书法学

本专业用文化、教育产业需求推动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传媒特质,拓展专业学习维度:以美为媒——培养创作型书法人才;入古出新——着力培养字体设计行业人才;薪火相传——培养书画教育产业相关人才。

本专业积极探索适合书法行业发展的道路,以产教融合、定向培养为基本思路,用行业的要求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完善职业规划,通过与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出版企业、设计公司等文化机构紧密合作,如已完成了和方正字体库的设计合作等实体项目实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就业机会,使其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基础,软件操作与字体设计能力,能够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书法教育、字体设计、出版编辑、文化服务等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主要核心课程:书法史论、当代书法批评、篆刻形式与材料研究、当代书法创作实践、AI图像处理、书法字体复刻设计、书法教育研究与实训等。

06 / 雕塑

本专业集前沿性、学术性、实践性、商业性等多元化要求于一身,着眼中国传统雕塑文化与雕塑前沿科技,关注国际艺术平台下传媒特质的雕塑专业发展方向,建立了涵盖陶艺、木雕、直接金属、数码雕刻等方向的现代材料课程系统,逐步建立具象雕塑、材料研究、公共艺术等教学研究方向的工作室,通过艺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备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掌握木、石、陶、金属、综合材料等进行具像及抽象造型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字雕刻等相关软件;掌握相关行业工艺流程和实践经验,培养具备独立雕塑艺术创作和从事艺术领域工作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核心课程:泥塑头像写生、泥塑人体、中国传统雕塑研究、木雕与金属焊接、陶塑、Zbrush、雕塑AI辅助软件应用、公共雕塑艺术、主题雕塑创作等。

07 / 美术学

本专业的教学方向为文物保护与修复,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修复技术为特长,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文物保护和修复方法,具备一项专长修复技能,能够从事陶瓷、书画、铜器等文物的真伪鉴定、价值评定、保护修复等工作,具有学术基础的复合性应用型文物艺术品修复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美术学、文物学、文物保护、文物修复、考古学、博物馆学等专业知识,在教学上突出理论教学、专业实践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通过艺术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全国文博资源,加强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复合型人才。本专业逐步成立书画修复、陶瓷修复等专业工作室,致力于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

文物修复市场前景广阔,国有和私人藏家均有大量修复文物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已在各类文物局、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院、考古所、文物考古公司、拍卖行、艺术品企业、海关、文旅行业等相关文化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主要核心课程:陶瓷文物保护与修复、金属文物保护与修复、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古代艺术品策展与人工智能应用、文物保护技术、美术考古学等。

08 / 绘画

本专业通过对艺术理论与造型实践技能的基本学习,使学生接受相关内容的写生与创作训练,了解绘画发展史等与学科相关的艺术知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创作和研究。同时不断掌握新观念,在艺术创作中拓展材料和技术运用。培养具有良好的美学素养和艺术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掌握专业技能和材料技法,具有一定艺术创作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的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艺术人才。

同时,本专业要求学生不断掌握新观念,拓展材料和技术的运用,积极对接AI前沿。除了从事传统的绘画创作工作之外,毕业生在文化艺术公司、广告公司、游戏公司等,从事插画设计、美术编辑、游戏美术设计等相关工作方面发挥出了良好的专业优势。

主要核心课程:花鸟临摹、花鸟写生、下乡写生、水墨构成与材料实验、AI与版画创作、AI实验艺术融合、AI与油画创作、AI与中国画创作、图像转换与文本练习、山水、油画材料与技法、造型研究、油画人体、风景写生、艺术考察、油画创作等。

09 / 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

本专业立足于适应现代服装与时尚行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掌握服装设计与表演的基本知识,具备服装表演、策划能力和服装设计及技能实践能力,具备时尚品牌的营销能力和时尚文化的编辑、传播能力,能够从事服装模特、服装编导与活动策划、时尚造型设计、时尚编辑、服装陈列及营销等工作并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复合性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将服装展示和时尚文化传播概念相融合,与业界前沿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将企业的实际案例、技术和工作流程融入教学内容,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大赛进课堂等形式,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国内顶尖赛事荣获大奖,在前沿秀场表现出众,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时尚触觉与敏锐度,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主要核心课程:模特表演技巧、服装设计、服装编导、时尚评论与写作、服装色彩搭配、服装陈列、AI辅助设计、化妆技巧、媒体互动、服装市场营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