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
雕塑专业积极促成龙泉古镇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发布时间:2020-10-19  来源:   点击数:

       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实现与社会实体经济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取长补短,共谋发展的重要路径。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针,与龙泉古镇的研学发展模式高度吻合。
       10月10日,省非遗工委会秘书长、河传雕塑专业负责人郝伟乐老师陪同非遗工委会孙会长,对龙泉古镇进行了深入考察,并与古镇项目负责领导马兰女士进行磋商,初步拟定了合作意向。


 
       龙泉古镇建有三街五巷,是集观光、旅游、餐饮、购物、民宿等多样旅游业态为一体的目的地。为省旅发大会开发的瑞凝街“匠人百工坊”,国家级非遗工艺项目京绣,省级非遗铁艺锻铜、泥塑等都将亮相。这与我校美设现有雕塑、绘画(国画和油画),文物鉴定与修复、书法、服装、戏剧影视美术--古筑等专业无缝衔接在了一起。对于搭建龙泉古镇学术交流和科研平台,挂牌共建教学和实习实践基地具有实效性意义。

 
       10月18日,雕塑专业郝老师,陪同非遗工委孙会长一行再次考察龙泉古镇项目部。与古镇马兰等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磋商。最终,在“百工”老物件浮雕展示达成了合作意向。雕塑专业师生可以实现真实项目实践教学,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的实际目标。另外,古镇收藏的大量明清木雕、石雕、砖雕等雕件,使学生零距离距离接实践《中国传统雕塑研究》的课程,将大大激发学生木雕、石雕等材料课学习兴趣,提高学术研究成果。优秀的雕塑专业学生可以在古镇进行实习,甚至签约工作。
       其次,经过与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老师、戏美、视传、环艺、美术学等专业负责人沟通,展馆设计、布展;古镇导示、导览系统(包括手绘导览图);老物件修复(实物及文字修复)等项目也初步达成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的意向。
       会议达成的5种逐步深入的建设模式,供最终院方领导参议。
       1、“企业引入”模式。
       A 以怀旧复古与文创研发助力古镇
       河传美术学专业教师带领雕塑、绘画专业学生,根据古镇收藏的老物件,结合古镇建筑,考证明清时期风俗民情,选择适合的情景,以浮雕、绘制的形式研发整套研学展品,提高学术成果。
       B 雕塑专业以增加景观雕塑和雕塑工坊再现让古镇丰富多彩
       雕塑专业师生负责,择取适合情景做成20cn左右高的雕塑场景示意图,丰富研学形式。并且,师生可以现场制作模型,可供游客参观、咨询、定制。

雕塑师生助力旅发大会案例,定制衡水深县清代《盈义义仓》复原模型
       其次,师生可以作为实践课程和社科课题,量身研发定制铜板、砖雕导视牌,使导视牌无违和感地融入独特环境,又提高艺术品位与价值,做到“不苟同不造假”。

 
央美雕塑毕业生作品案例
       进而,选择明清古董实物为手中道具,做成等大场景雕像或蜡像(宁缺毋滥,区别于当下粗制滥造)。另外建筑街道旁点缀部分雕塑,营造艺术氛围。

 

 

 

 

 

 

央美师生共创社会项目案例
       2、“设备共享”模式。由古镇、学校、非遗传承传承人工艺大师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古镇经营方、非遗传承大师进行生产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3、“技术推广”模式。由学校提供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结合社会需求,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古镇员工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4、“岗位承包”模式。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5、“校企共训”模式。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版权所有]:河北传媒学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兴安大街109号 [邮编]051430

办公电话:0311-68017031、68017086

冀ICP备11024535号-1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