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手见吉金”青铜器修复课程作品展
- 美术与设计学院召开24-25学年第一学期全体教师...
- “迎评促建大练兵”系列二|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
- 首届河北传媒学院“国际+”设计实践交流会暨美...
- “迎评促建大练兵”系列一|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
- “青蓝计划”系列讲座|姚淑龙:传承经典——...
- “青蓝计划”系列讲座|朱兴华:学以致用——...
- 美术与设计学院基础部教师带领学生赴新四军军...
- 活动 | 墨韵瓷魂:陶瓷与书法的艺术交融与创新实践
- 活动|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篮球联赛活动
- 美术与设计学院召开学院工作会暨青年教师科研...
- 美术与设计学院召开2024届毕业设计创作报告抽...
- 以美育人∣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赴河北...
- 调研 | 美术与设计学院领导到基础部进行教学...
- 报告会│美术与设计学院召开“AIGC+教育”全维...
- 美术与设计学院召开课程诊改调研线上工作会
前言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青铜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见证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变迁,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为了深入探索这一古老而神秘的领域,提升大学生对青铜器修复技艺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我们特别推出了本次青铜器修复课程作品展示。
本次作品展汇集了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1级美术学本科班同学们27件青铜器修复作品。每一件作品都不仅仅是青铜器碎片的简单拼接,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解读和艺术美的再创造。学生们在修复过程中,不仅要恢复文物的原始形态,更要通过细致入微的修复工作,让文物重新焕发出历史与艺术的光芒。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青铜器修复课程作品展示,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青铜器修复这一古老而重要的技艺,更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文物保护事业,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跨越千年的历史之旅,感受青铜器修复的魅力与价值,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指导教师:姚小乾
姓名:李嘉雨
作品名称:《仿古青铜器父辛爵杯》
尺寸:14.7 x5.1x20
作品简介:青铜器修复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文物的原状,对文物本身的原状,包括造型、纹饰、铭文、色彩、质地、质感等。具体修复过程:对于缺失部分捏制形制大小相同后,用各种錾刀,按照已摹绘好的纹饰图案轮廓,用锤击加压法进行雕刻,对照原器花纹,反复重刻、磨锉,直至花纹和原器花纹一样精细为止;作锈用漆类和各种粉末型非水溶性颜料调和成各色漆浆和漆泥,参照青铜器本身腐蚀现象,做出形象相同的“地子”和“锈”型,掩盖青铜器修复的痕迹;最后去锈法:用酸性或碱性物品,作用于青铜器上,待青铜器锈垢溶解或松弛后除掉,恢复青铜器花纹或铭文。
姓名:高天阳
作品名称:仿古朱雀博山铜炉修复
尺寸:长:3.2cm 宽:3.1cm 高13.8cm
材质:青铜
作品简介:博山铜炉残缺、变形且轻微腐蚀,需清洗去污,用塑钢泥修补缺失部分,并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保存。病害分析显示,略有变形,并有轻微腐蚀。因此,首先对进行彻底清洗,清除污渍和腐蚀物,为修复工作奠定基础。接着,依据原始尺寸和形状,用塑钢泥细致修补,尤其是补全缺失的底部,进行精雕细琢和精准拼接。修复完成后,对炉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再次腐蚀,确保其长期保存。青铜器修复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在填补和打磨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器物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填补材料与原器物完美融合。有时候,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可能需要反复打磨、调整。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各种修复技巧,使修复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姓名 张瑞雪
作品名称:浮雕十二金钗复古花瓶摆件铜瓶
尺寸:18×10×7
作品简介: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通过修复,可以恢复文物的原貌,使其更好地传达历史价值。文物修复不仅是对古迹文物和流散文物的恢复,还要求在颜色、纹饰和质感上达到完整逼真的效果,以便更好地用于研究和展览。每次修复都怀着对历史深刻的敬畏之心。
姓名:孙然
作品名称:《青铜神鸟修复》
尺寸:高24cm,宽6cm。
作品简介:此件为三星堆青铜神鸟的仿制品,三星堆遗址中鸟的形象可能是古蜀人图腾崇拜的重要证据。此件冠处有三个弯曲向上的类似羽毛状的镂空造型,鸟尾同样有六个尾羽上下对应。铜鸟双眼圆润,鸟喙小而尖锐,下方支撑物如莲花瓣造型作为底座。整体文物的损坏状态多存在于缺失,头上三处羽毛缺失,尾部上方两处羽毛缺失,尾部最外处向下弯折的装饰物缺失,底座处一个莲花瓣缺失,整体有轻微腐蚀变色现象。故确定使用塑钢泥进行补配,塑造好造型后用AB胶进行粘合。